close

搶抓機遇 創新發展 譜寫河北現代農業發展新篇章

近年來,河北農業綜合開發面對農產品供給結構性過剩與高質量農產品緊缺並存等新挑戰、新問題,按照國傢農發辦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的總要求,以保障糧食安全為根本要務,以打造優勢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突破重點,以完善資金項目管理機制為工作保障,創新觀念、務實進取,不斷增強開發的針對性、精準性、時效性,促進瞭開發效益和資金項目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一、優化開發佈局,促進傳統開發向可持續開發轉變

針對種糧面積減少、耕地質量下降、農業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等現實問題,堅持“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主線,積極貫徹“保、調、轉、減”的開發思路,推動傳統開發模式向可持續開發模式轉變。一是“保”糧食核心區建設。堅持集中75%以上的資金實施土地治理項目,圍繞河北省委、省政府4000萬畝糧食生產核心區目標,將高標準農田進一步向連片規模開發基礎好、工作質量高的市縣傾斜,集中土地治理項目財政資金總規模的70%以上傾斜投入全省86個糧食生產大縣。每個項目區推廣先進適用技術不少於2項,同時加強項目區農民技能培訓,切實提高農業生產科技水平,確保穩糧增收。二是“調”優扶持模式。根據開發區域的不同,對於土地治理項目,要求種植比例、產業比例、投入比例量體裁衣、區別對待,使農發工作更加符合當地的環境資源特點。特別針對河北農業水資源緊張實際,鼓勵有關地區減少小麥等高耗水作物種植規模,發展旱作農業。三是“轉”變農業產業結構。以“兩類”項目結合為抓手,以農牧結合、農林結合、循環發展為導向,一方面對產能過剩農業產業壓減投入,另一方面對產能不足的產業傾斜支持,重點培育發展蔬菜、果品、畜牧、食用菌等優勢產業和牛奶、肉類、糧油、果品、蔬菜等農產品加工業,推動農業種植養殖結構向優轉化。四是“減”少資源消耗。對於邯鄲、邢臺、衡水、滄州等地下水超采治理區,嚴禁新打機井,要求水利工程設計標準與其他地下水治理工程相銜接。對張傢口、承德等生態治理功能區,減少高標準農田建設,重點實施生態治理項目,強化地區生態涵養功能。同時,積極開展有機肥項目試點,促進農業資源循環利用。

二、突出開發重點,促進平均佈局向重點發力轉變

(一)以創新園區打造現代農業“樣板間”。謀劃實施瞭農業綜合開發創新園區,在體量上規台中冷氣清洗|台中冷氣清洗推薦模更大,在政策上扶持更多,在手段上形式更新,區內實現瞭生態項目和高標準農田項目的融合,農發土地項目和產業化項目的融合,第一產業和二三產業的融合。在此基礎上,把創新園區作為新技術、新工藝、新舉措的試驗基地,積極扶持農業機械、高效節水、農業物聯網等設備技術的推廣應用,優先在示范區建立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和試驗基地,為其他項目區“趟路子”。截至目前,全省共優選實施創新園區試點項目12個,安排財政資金3.7億元,共建設高標準農田13.4萬畝,生態綜合治理5.5萬畝,扶持產業龍頭10傢,項目建成後,將增加農產品產量超過4500萬公斤,農業增加值達到1.1億元,年節水950萬立方米,進一步放大瞭農發在服務京津冀農業一體化、扶貧脫貧、修復生態等方面的帶動能力。

(二)積極探索高效節水“示范模式”。針對全省三分之二以上的開發縣已納入地下水超采區這一實際情況,積極推廣工程節水、農藝節水、管理節水加科技支撐的“3+1”節水模式。工程節水上,所有項目區全部推行管灌、二級防滲加小白龍軟管輸水。在適宜區推廣滴灌、微噴、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措施,建設集雨工程;農藝節水上,擴大瞭先進適用節水技術和裝備的推廣范圍,增加耐旱作物、抗旱新品種種植面積;管理節水上,改革項目區用水管理機制,組織推動建立用水者協會,積極培育灌溉服務組織,在農田灌溉、灌水定額、節水技術培訓等方面進行統一組織、統一管理,擴大節水效果;科技支撐上,優選建設瞭8個高效節水示范試點,通過提高節水工程設施投入標準,探索不同生態類型區的高效節水措施。同時,按照“多封、少修、充分利用現有水源”的原則,通過提高現有井單井利用率以及增加地上水使用等手段,更新和完善農發水利措施。目前,項目區高效節水面積達90%以上。

三、強化開發主體,促進常規投入向突出新型富士通分離式冷氣8坪|富士通分離式冷氣10坪經營主體轉變

針對農村勞動力不斷減少這一客觀實際,以培育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帶為導向,積極培育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傢庭農場、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適度規模經營。一是突出產業導向。將產業化資金進一步向畜牧、蔬菜、果品和農產品加工等全省主導產業傾斜,向成長型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向帶聯毅家電生活館|台中富士通冷氣|台中富士通冷氣批發動能力強、社會效益好的項目單位傾斜,做到導向明確、重點突出。二是實施精準扶持。依托農發管理信息系統,建立完善瞭全省產業化經營項目主體數據庫,包括註冊信息、經營情況、財政扶持情況等信息,目前已入庫企業(合作社)達1100餘傢,選擇其中條件較好的作為培扶對象,跟蹤關註,把抓重點扶持和發揮項目普惠性緊密結合,真正解決備選項目少、范圍狹窄問題。三是強化典型示范。從2014年起,每年在全省范圍內開展“雙十佳”評選活動,即:每年評選10個優秀龍頭企業、10個優秀合作社,最終形成若幹可示范、可借鑒、可推廣的農業產業化項目發展模式,打造一批在全省叫得響、過得硬的產業龍頭。四是加強引導規范。在全省推行瞭產業化項目立項“明白紙”制度,在新型經營主體承擔的各類項目立項後,統一向其發放項目調整變更、自籌資金管理等具體政策的明白紙,便於其掌握執行。各市縣也分別組織靈活實用的培訓教育活動,讓開發政策特別是新政策入心入腦,提升承建人員依規操作能力。

四、健全體制機制,促進一般性管理向精準化管理轉變

圍繞提高農發項目資金管理績效,不斷創新管理機制,用機制壓實各級、各崗位責任,從源頭上厘清責任邊界、形成自我激勵約束機制,不斷提高資金項目管理績效。一是健全瞭內控機制。以財政部頒佈新的《國傢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和項目管理辦法》為契機,全面梳理瞭資金和項目管理的關鍵節點,起草瞭河北省《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和項目管理實施辦法》,作為全省農發管理工作的“總綱”,同時針對立項、實施、竣工等環節共起草和修訂瞭6大項20多個配套制度。二是建立以項目定資金的激勵導向機制。改變“以資金定項目”做法,不再搞市縣間平衡,而是依據各市上報項目質量在全省范圍內優選項目,據此確定其資金規模,最高的市達到控制規模126%,最低的則隻有76%。三是建立“一單制”的責任固化機制。推行瞭資金項目審核“一單制”辦法,即:按照誰審核、誰簽字、誰負責的要求,在立項審核中省市縣各級逐項填寫責任單,建立工作責任檔案,做到瞭一項一檔、隨時可查,並可事後追溯,追究問責。四是搭建瞭信息化管理平臺。自主開發瞭“農業綜合開發管理信息系統”,自2011年起上線運行,以省本級為核心,貫通11個設區市、2個省直管市和全部146個開發縣(市、區、場),省市縣三級所有項目資金的審核、傳輸、修改、評審等全部在網上進行。系統運行以來,全省項目審核平均時間縮短40%以上,審批按時辦結率100%,農發資金撥付和支出進度明顯加快,管理質量顯著提升。

五、實施“三全”監控,促進節點管控向全程監控轉變

圍繞“保規范運行、保資金安全、保項目效益”,啟動實施瞭“全員、全過程、全覆蓋”項目績效監控機制。一是全過程監控,延伸監督觸角。從項目申報立項、組織實施到竣工驗收,每個關鍵節點都要管控到位,把監控的鏈條拉長,著力加強對項目的立項把關、項目實施、管護運行及資金管理、使用和支出等重點環節的監督。二是全覆蓋監控,編織監督網絡。將所有農發資金和農發項目全部納入監督管理范圍,縣級負責全面監督項目,市級監督所轄縣的管理工作及重點項目,省級抽查監督各市管理工作及項目實施情況,省市縣共同發力全面控制工程的質量和進度。三是全員參與監控,強化三級聯動。強化縱向監督,省市縣三級農發機構都要參與到對項目的管理和監督中去,根據職責范圍各負其責;加強橫向監督,省內各級農發機構內部各處(科)室都要參與到項目的管理和監督中去。通過全員參與機制的建立,使所有農發幹部“一專多能”。

關註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arrow
arrow

    aic228ou6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